n115761

标签: 石油

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

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

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时就“反将两军”,第一,该买的俄罗斯石油照买不误,第二,外交部直接回怼,说中国反对这种无理制裁,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美国的威胁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完全没起到效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后,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严厉制裁,重点限制各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以打击其经济,然而中国、印度等主要国家并未跟随制裁,仍根据自身需求持续进口俄油,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进口国,采购量占俄出口总量的近一半,美国因制裁效果不理想试图向中国施压,但中国明确表示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既定的能源进口政策。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特别高明,既没跟美国对骂,也没服软,就说了一句:"我们反对单边制裁,会保护中国企业权益,"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既表明了态度,又没激化矛盾。更绝的是实际行动,就在美国放狠话的第二天,中国海关数据就出来了,4月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不但没少,反而比去年还多了13%,这等于直接告诉美国:你说你的,我买我的。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已基本采用人民币结算,不再依赖美元,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享受市场价格优惠,这属于正常的商业操作,此外,中国已提前建立了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因此无需担忧美国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其实石油这事只是中美较量的一个缩影,这几年美国动不动就制裁这个、封杀那个,从华为到TikTok,招数都差不多,但中国现在越来越会应对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就像下棋一样,高手不会被动接招,而是会开辟新战场,美国想用老办法压制中国,结果发现越来越不好使了。美国这次威胁加税又没成功,说明世界真的不一样了,以前美国说什么大家都得听,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按自己的利益行事。中国这次应对得很聪明,既没硬碰硬,也没认怂,而是用行动证明:合理的生意就该继续做,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让美国的政治操作显得很尴尬。说到底,现在已经是多极世界了,美国想一家说了算的日子过去了,中国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对的做法,可能才是未来国际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成的峰会共识怕是要黄!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31日的话,听着像在替中美关系操心,可翻查一下法国自己的能源账本,就会发现这操心背后藏着不少猫腻。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法国确实减少了直接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但精明的法国商人很快找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通过印度等国家转手购买,这就好比去超市买东西,明明货架上写着"俄罗斯制造",但法国人非要先把商品拿到印度转一圈,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再买回来。根据航运数据,今年上半年就有30多艘装满俄罗斯石油的船悄悄停靠法国港口,更绝的是,法国从哈萨克斯坦买的石油突然暴增300%,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里面60%其实就是俄罗斯石油"换了个马甲"。相比之下,中国的做法反而更坦荡,我们大大方方地和俄罗斯做生意,石油贸易额比去年增长了64%,就像打牌时直接亮出底牌,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反而让国际市场更稳定。而且中国买的俄罗斯石油价格比市场价便宜15-20美元一桶,这相当于去超市买东西永远能享受会员折扣,既保证了能源供应,又帮国内企业省了钱。最有趣的是,一直喊着要制裁俄罗斯的美国,今年前三个季度还是买了价值22亿美元的俄罗斯石油产品,他们玩了个文字游戏:直接买俄罗斯原油不行,但买用俄罗斯原油加工出来的产品就可以,这就好比说"我不吃猪肉,但火腿肠可以"。其实法国这么关注中国的能源政策,可能另有隐情,现在法国的核电站有一半都在"休假",发电量降到历史最低,逼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启用污染严重的煤电厂,反观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动车这些新能源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场能源争论好比邻居间的口角:法国指责中国"你怎么能用俄罗斯的煤气灶做饭",中国反驳"你家用的俄罗斯天然气不过是经印度转手的",美国则插话"我虽然不用俄产煤气灶,但用的热水是俄产煤气烧的"。这场能源争论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三个酒鬼讨论要不要戒酒,第一个说"我戒白酒,但啤酒照喝";第二个说"我戒国产酒,但进口酒可以";第三个最聪明:"我戒白天喝酒,晚上喝"。现在的国际能源市场就是这么魔幻,发达国家要求别人遵守的规则,自己总能找到变通办法,中国坚持能源多元化的做法其实很务实,就像聪明的家庭主妇买菜,既要新鲜便宜,又要保证供应稳定。与其互相指责,不如想想怎么合作,比如把俄罗斯能源收入的一部分拿来帮助乌克兰重建,或者大家一起研发更便宜的新能源技术,毕竟在真正的能源危机面前,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最后想说,在能源问题上搞"双标"就像穿着雨衣洗澡,既想保持形象,又舍不得淋湿,与其这样,不如像中国这样大大方方地面对现实,该合作时就合作,该发展时就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

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喊话: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样一来,中美刚刚达成的峰会共识怕是要黄!当法国媒体义正词严地警告中国,说如果再买俄罗斯石油,刚刚缓和的中美关系可能就要岌岌可危了。这番话听起来,像是为全球稳定操碎了心。可谁知,就在法国媒体高声疾呼的时候,自家的能源巨头道达尔公司,又在忙着签收哪一笔“特殊”的订单呢?这盘棋的中心,是中俄之间愈发牢固的能源合作,其背后的逻辑简单又扎实。这是一场供需的完美结合。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庞大的工业体系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而俄罗斯坐拥千亿桶级别的石油储量,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不过,这段关系的核心优势并非简单的资源互补,而是物理上的连接——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每年能以陆路方式输送超过3000万吨能源,这不仅彻底绕开了海盗、地缘冲突等海运路线上的各种风险,算起经济账也划算得多,每吨成本能比海运节省大约20美元。除了供应稳定,价格也很有吸引力。无论是长期协议锁定的固定价,还是与市场挂钩的浮动价,都让中国的综合采购成本比国际市场低了5%到8%。更有意思的是结算方式。比如在一笔220万吨的交易中,三成用人民币支付,另外七成用欧元。这并非要立刻彻底“去美元化”,而是俄罗斯非常现实的考量。它手头还有不少欧元债务要还,购买德国机床、法国航发这类高精尖产品也需要欧元。所以,俄罗斯央行收到欧元后,转手就换成黄金存入国库,既解决了现实的外汇需求,也充实了自身的金融储备,每一步都算得很精明。反观西方,应对措施就显得有些失焦和无奈。美国曾试图通过谈判施压,希望中国减少进口俄油,转而购买它的能源。可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美国的油轮要从本土港口出发,绕过好望角,花上40多天才能到中国,每吨成本直接高出30多美元,供应及时性也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其政策来回摇摆,页岩油开采时而收紧时而放宽,没有哪个中国企业敢把它当成可以信赖的长期伙伴。对欧洲,美国的手段就更直接了:威胁。特朗普曾放话,如果欧洲不停止进口俄油,就要取消欧洲汽车的关税豁免。这一施压的直接后果,是欧盟被迫从美国买价格贵了近一倍的液化天然气。法国电力公司甚至为此签订了一份价值18亿欧元、租期达20年的LNG船租约,这笔开支远比汽车关税威胁更为沉重。而发出警告的法国,自己则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面戏”。一边是媒体上道貌岸然的指责,另一边,经济需求却很诚实。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正通过土耳其的港口,巧妙地将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与阿塞拜疆原油混合,贴上“南高加索轻质原油”的新标签后运回自家港口,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每桶12美元的价差。放眼整个欧盟,这种通过中间商进行的“转口贸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甚至激增了47%。这种矛盾在对华关系上尤其突出。前脚还在能源问题上敲打中国,后脚一看到自家白兰地和葡萄酒对华出口暴跌,每年近30亿欧元的收入受到影响,其农业部长便急忙访华,递上的清单里全是恢复贸易的请求,对石油制裁的事儿,一个字也不提。其实,这种绕开霸权、讲求实际的玩法,正在全球形成一种新模式。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74年时,日本不顾美国施加的压力,暗中与伊朗达成了“石油换技术”的协议。如今,印度在金融上玩出了新花样,它完全绕开美元,通过阿联酋迪拉姆作为中介,构建了“卢比-迪拉姆-俄罗斯账户-印度商品”的贸易闭环,让金融制裁清单几乎失效。中国则更进一步,直接将产业和能源捆绑,在中俄北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以技术和设备入股,直接换取用人民币结算的长期天然气供应。
就在刚刚TES以2:1的战绩拿下AL,本以为AL从EWC石油杯回来,状态会回

就在刚刚TES以2:1的战绩拿下AL,本以为AL从EWC石油杯回来,状态会回

就在刚刚TES以2:1的战绩拿下AL,本以为AL从EWC石油杯回来,状态会回升,并且成为LPL的大王,事与愿违,自从香克斯被chovy对线虐后,赛场上并没有亮眼的发挥,反而有些小失误,整个人的作用就是一个AI工具人。这样下去可不行,LPL怎么打赢LCK?
王毅部长正式回应,让中国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建议。如果中国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王毅部长正式回应,让中国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建议。如果中国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王毅部长正式回应,让中国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建议。如果中国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哪个国家能够支撑的起中国的能源需求市场。在场之人鸦雀无声。美国的脑子一热,对我国提出要求之时,是否想过计划的可行性。其他国家可以不顾及中国人民的生活,但是中国不能。简单来说,无论是从中国自身的发展角度,还是国际社会现在的态势状况,美国所提出的要求完全没有可行性。首先,中国不可能不顾自身的发展,去与美国做这份会动摇民生根基的协议。其次,美国无力继续俄乌战争,对俄罗斯的打压,是北约东扩,迈向亚洲大陆的“一步棋。”俄罗斯也是帮我国吸引欧洲火力,分担欧洲压力的重要盟友。从俄乌战争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要性。而西方国家不顾现实情况,就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本来就没想让中国好好发展。对于这份建议,我们不采纳。

#特朗普为什么盯上印度#?【#印美要打贸易战了吗#?】印度不顾美国25%的高关税

#特朗普为什么盯上印度#?【#印美要打贸易战了吗#?】印度不顾美国25%的高关税和“惩戒”威胁,坚持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对印度放出狠话,称将“大幅”提高印度输美产品的关税,并继续指责印度购买俄油。同日,印度外交部回应说,针对印度的指责毫无道理,华盛顿曾积极鼓励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以加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印方还称,批评印度的国家本身也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龙兴春对记者表示,特朗普在贸易方面对印度主要有两大诉求,一是让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二是让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对印度来说都难以接受。印度农业落后而脆弱,经不起进口美国农产品带来的冲击,一旦开放市场将造成严重经济和社会问题。农业劳动力占印度劳动力总量的40%,是总理莫迪的重要票仓,印度在这一问题上无法对美国让步。(记者白波)
俄媒:英与北约将拦截俄油轮,美关税无法阻挡大国购买俄石油,就采取海上检查手段。

俄媒:英与北约将拦截俄油轮,美关税无法阻挡大国购买俄石油,就采取海上检查手段。

俄媒:英与北约将拦截俄油轮,美关税无法阻挡大国购买俄石油,就采取海上检查手段。特朗普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报复性关税,甚至一度威胁征收500%关税。但是特朗普的威胁并没有吓住购买俄石油的大国,印度方面直言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印度国家利益需要。在关税威胁失败后,美西方开始想其他一些阴险招数了。俄罗斯媒体将英国和北约联合起来在海上采取非法手段的做法披露出来了。俄新社8月4日报道,据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新闻处透露消息称,英国准备在俄挑衅行动框架内制造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油轮突发事故导致石油泄漏污染海上环境。英国不是单独进行这样的行动而是与北约一起行动。英国这样做是为啥呢?根本目的就是制造在海峡等处对国际上航运的油轮进行检查,主要是针对俄罗斯油轮。俄联邦对外情报局表示,英国计划联合北约盟国对所谓的俄“影子船队”展开大规模围剿行动。美国就多次扣押伊朗油轮,并且将伊朗石油非法出售获利。现在英国和北约联合对俄罗斯影子船队进行围剿,实际上就是堵住俄罗斯石油出口渠道。此前美西方都在宣言俄罗斯有大量影子船队向世界大量非法出售石油,从而规避来自西方制裁。这一次英国和北约显然是想采取实际行动,直接对俄罗斯油轮进行检查,从而非法扣押俄油轮,进而不让俄出卖石油到国际市场上。
#印度回应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克宫就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发声#【特朗普借俄石油贸

#印度回应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克宫就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发声#【特朗普借俄石油贸

#印度回应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克宫就特朗普对印关税威胁发声#【特朗普借俄石油贸易威胁大幅提高对印关税,印度、克宫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4日威胁要大幅提高针对印度征收的关税。据英国路透社、天空新闻网等媒体5日报道,印度回应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印度不仅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中大部分石油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他将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国缴纳的关税。天空新闻网称,印度外交部一名发言人对此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印度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而被美国和欧盟“针对”,“事实上,印度(之所以)开始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因为冲突爆发后,传统石油供应转向了欧洲”,“当时,美国还曾积极鼓励印度这类进口活动,以增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该发言人补充称,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是为了确保印度消费者能够获得稳定且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这是“受全球市场形势所迫的必要行为”。“与任何主要经济体一样,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还表示。另据法新社5日最新消息,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也就特朗普威胁提高对印关税的言论抨击称,“主权国家有权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迫使各国断绝与俄罗斯贸易关系”是不正当的行为。
中方向美方表示拒绝俄罗斯能源不可接受!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成员普什科夫表示

中方向美方表示拒绝俄罗斯能源不可接受!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成员普什科夫表示

中方向美方表示拒绝俄罗斯能源不可接受!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成员普什科夫表示,“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大约1650亿至1700亿美元的石油。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取代这一规模,但从经济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此外,中方也表示,这从政治上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普什科夫还指出,印度拒绝俄罗斯能源或将使印度陷入非常困难的处境。他总结说:“如果拒绝俄罗斯石油,印度的损失或将达到每年90亿至110亿美元或甚至更多。”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称,他已获悉印度计划拒绝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印度《铸币报》则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国家石油加工公司将继续从俄方购买石油。如果特朗普继续对中国征收145%的关税,那日内瓦谈判和瑞典的谈判,岂不是白谈判了?就看看特朗普怎么给自己找个梯子下来吧?毕竟关于自己打自己脸这事,他可是很在行的。当初信誓旦旦说自己一旦当选,立刻公开爱泼斯坦档案,现在立刻翻脸不认这回事了。有了前车之鉴,那就知道他的威胁基本上只能吓唬胆小的。
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

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

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除了我国和朝鲜,基本没有国家还用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没想过自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要知道,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油气,断了油气相当于断了俄罗斯的命。曾经,俄罗斯石油那可是全球市场的抢手货,欧洲、印度都是大客户。但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尤其是能源出口和金融体系被掐的死死的。欧盟自2023年起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直接切断了俄罗斯最大的买家群体。美国也没闲着,多次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试图掐断俄罗斯的钱袋子。在这样的压力下,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大幅下滑。2024年俄原油出口量同比减少约15%,这还只是官方数据,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糕。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也随之大幅下降,2024年油气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降至30.3%,同比下降16.9%。就拿印度来说吧,一开始还敢硬着头皮上,2023年购买俄油量达到了惊人的1.06万亿吨,仅次于中国,可自从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加征100%的二级关税后,莫迪政府也开始动摇了,有消息显示,印度国有炼油厂上周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俄罗斯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转向亚洲市场。中国倒是挺仗义,2025年1-7月,中国日均进口216万桶俄原油,占俄石油出口总量超60%。可中国的市场再大,也填不满欧洲市场的缺口啊。而且,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还面临着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从波罗的海到印度的油轮运费已从过去的每桶10美元涨至每桶20美元左右,俄罗斯不得不自己“吃掉”多出来的运费。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石油价格还被压得很低。欧盟每日大约从俄罗斯进口约210万桶石油,其中约每日20万桶流向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三国不计划停止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即便如此,俄罗斯欧洲方向的石油出口价格早就低于60美元,远远达不到俄罗斯财政平衡的要求。俄罗斯生产和境内运输石油的成本也不低,有些猜测高达每桶44美元。这意味着,俄罗斯每出口一桶石油,可能都在亏钱。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也因此变得十分严峻。2024年俄联邦预算赤字达3.485万亿卢布,超支约0.2万亿卢布。为了弥补赤字,俄罗斯不得不动用国家福利基金和发行联邦债券。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石油出口再这么低迷下去,俄罗斯的经济可真要撑不住了。不过,俄罗斯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俄罗斯可以通过提高石油产量来弥补出口量的下降。但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再提高的空间不大。而且,俄罗斯的石油生产还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无法进口,导致炼油厂的生产效率下降。另外,俄罗斯还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石油市场来增加出口。比如,向非洲、拉美等地区出口石油。但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有限,而且运输成本也很高。俄罗斯的石油要运到这些地区,需要经过漫长的海上运输,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面临着海盗等安全风险。现在回头看,俄罗斯这次是真的惨,石油出口受挫对其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虽然俄罗斯也在想办法应对,但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要是石油出口再这么低迷下去,俄罗斯可能真的要沦落到“吃土”的地步了。